現貨紙盒,訂製包裝盒,彩盒,客製化紙盒,紙盒工廠,客製化包裝盒,精裝盒 包妝盒(專注於包裝盒生產的工廠)

Loading...

會員登入
--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
首頁 » 2017產業相關資訊&業界產品分享 » 世界首間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 喚醒中華泥活字

世界首間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 喚醒中華泥活字

2017產業相關資訊&業界產品分享 - 2017/9/13

 

世界首間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 喚醒中華泥活字

2017-09-14文匯報
  在銀川市城南科技園有一座不起眼的二層小樓,寫着「科技館」三個字的牌子掛在灰色的樓身上,小樓前的花草樹木一叢淺淡一叢濃。推開大門,「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的匾額映入眼簾。
 
  二十年,四百萬,年近古稀的虞崇文傾其所有,建成了這座全世界唯一的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而他的心願,就是讓世界重新認識寧夏。■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尚勇
 
  在浙江老家,虞崇文的父親曾做過民國江南日報社的社長,而他的祖父,則是清末的秀才,是打響浙江反清第一槍的虞廷,在祖父與父親的影響下,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從小便在虞崇文心裡扎下了根,用他的話來說,這是「基因使然」。
 
  1958年,十一歲的虞崇文隨父母來到了銀川,學校裡教語文的老師經常邀學生們到家裡做客。一天,虞崇文無意間在老師的抽屜裡發現了一些小卡片,上面寫着神秘的文字,那些神秘文字同漢字一樣方方正正,可卻沒有一個字是認得的,這些神秘的文字符號,就像充滿魔力一般,深深吸引了虞崇文,召喚着他進入了一個興趣盎然的世界。
 
  虞崇文向老師詢問這神秘文字的來歷,老師回答道,這是西夏文,而銀川,便是那五六百年之前無比強大的西夏王朝的都城。二十多年來,虞崇文經歷了各種工作調動,即使再工作忙碌,他依然沒有放下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結識牛達生老師

 
  1991年9月,寧夏考古所西夏文化的研究專家牛達生帶領考古人員對賀蘭山拜寺溝西夏方塔遺址進行了清理發掘。遺址出土了大量西夏文獻、文物,特別是其中的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後經文化部組織專家鑒定,認定這批總共9冊、總計10萬字的珍貴印本,為目前發現的全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實物,這便印證了北宋大科學家沈括記載的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所言不虛,更將木活字的發明和使用比傳統觀點提早了一個朝代。
 
  1996年虞崇文在文史館工作期間,結識了從寧夏考古所退休的牛達生老師,牛老師的談吐、學識和對西夏文化的鑽研精神,深深打動了虞崇文,重新點燃了他對西夏文化的好奇與熱愛。
 
  牛達生退休後在文史館繼續進行西夏文活字印刷研究工作,虞崇文在聽了好幾場牛達生老師的講座後,被老先生對學問的執着鑽研精神所感染,決心跟老先生一起研究 「西夏活字印刷」這個課題。
 
  牛達生將自己所著的《西夏活字印刷研究》一書贈送給虞崇文,並在扉頁上寫上了「崇文先生惠閱」六個字。看着這六個字,虞崇文內心激動不已,他把書時時刻刻放在身邊,逐字逐句地研究書中的文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便去向牛達生老師請教討論,為了全面了解活字印刷術的情況,虞崇文廣閱各類文獻,對中外活字印刷術都務求了解。
 
  「歐美國家一些學者把活字印刷說成是德國人谷登堡的貢獻,韓國僅憑一部《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就建了規模宏大的『古印刷博物館』。西夏活字印刷比他們早了幾百年,我們更應在西夏古都銀川建設一座『西夏印刷博物館』,來展示和傳承西夏文明!」虞崇文把牛老師的話深深銘記在心裡,建立「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也成了他內心一個堅定的願望和信念。
 
  2010年,在一次文史館組織的考察活動中,牛達生老師和虞崇文又談起了這個項目。虞崇文對牛達生說:「牛老師,咱們再等兩年,如果這兩年裡,政府或是其他人能建起這個博物館,就了卻了咱們的心事。要是兩年後還是沒消息,那麼這件事就我們一起來做,我雖然錢不多,做不了太大規模的博物館,但這是一件好事,我會把它做好的!」
 
  這句話是對牛老師的一個安慰,可虞崇文心裡知道,這更是一種莊嚴的承諾。
 

相聚,只為兩年前的承諾

 
  2012年,兩年之期已到,虞崇文找到了前政協文史委主任張懷武,一起到牛達生老師家裡商議建博物館的事情。張懷武主任曾在自治區政協八屆五次會議上提案建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為建館一事已經奔走了多年。
 
  到了牛達生家,剛一進門虞崇文便說:「牛老師,我從公司退出來了,現在可以來幹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了。咱們三個老頭,一個六十多,一個七十多,您八十了,咱們一起做個『678工程』!」牛老師激動不已,熱淚盈眶:「這是一件大功德啊!」當天,三個立志將西夏活字印刷弘揚天下的老人在一起聊得很晚。回家路上,虞崇文收到了張懷武發過來的短信:「崇文,開博物館不是個小事,不僅要花一大筆錢,還很難得到收益,這麼大的重擔壓在你身上,你要好好考慮清楚,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做出個樣來!」
 
  隨後,虞崇文和牛老師趕赴甘肅武威拜訪了西夏文泥活字印刷的發現者孫壽齡先生,一起商議建立「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之事。孫壽齡老人是近代西夏文泥活字第一人,他的《泥活字製作方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孫老對建立「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這件事十分贊成,他拿出珍藏多年的泥活字,一邊仔細講述着西夏活字印刷的歷史和重要意義,一邊不斷地提出一些開博物館的建議,虞崇文默默記下老學者的建議,對建好博物館充滿信心。
 
  回到銀川後,虞崇文便開始了建博物館的準備工作,選地點、跑註冊,他都親力親為,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沒能動搖他的決心。經過大半年的籌備工作,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館終於開工了,博物館建在銀川市金鳳區南郊,四周寧靜而遼闊,絲毫沒有城市的浮躁,天空是那麼純淨。
 

博物館建成「678」工程得以實現

 
  2015年春天,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終於建成了。從建造到裝修,虞崇文幾乎傾盡所有,為建造博物館,他把銀川的住房也全都賣了,他還一邊建設一邊外出打工,總計花費了400餘萬元。虞崇文帶着妻子把家搬到了博物館內,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他愧疚不已,可妻子卻說:「你幹了件了不起的事,我支持你。」
 
  讓虞崇文感動的,除了妻子的支持與付出,還有來自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負責館內裝飾的各家企業聽聞虞崇文的事跡後,主動提出所有製作費用全部免除,多家民營企業老闆也紛紛送來建設資金。自治區博物館李進增館長來館裡參觀後感慨道:「這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真應該好好給予支持!」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虞崇文特意把開館日選在了這一天。當天,牛達生、張懷武也到了現場,三個老人激動得熱淚盈眶,當年定下的「678工程」,總算是完成了。
 
  開館當天,銀川興慶區十七小學王校長親自帶着學生們前來助陣,簽署了共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的協議。虞崇文耐心地向孩子們講解西夏活字印刷文化,看着孩子們認真的模樣,虞崇文心裡說不出的高興。他希望這個獨具特色的博物館能夠對下一代產生積極影響,傳播歷史知識,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2000年,被譽為當代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新聞刊物美國《時代周刊》組織專家小組,在廣泛徵求各領域專家意見基礎上,經過幾個月的熱烈討論,評出過去一千年當中,對人類社會影響最大的100件事和100個人。評選結果,在對人類影響最大的100件事中,活字印刷術被排在第一位,這足見活字印刷術對全人類的影響之大之深!可是他們評選出來的,卻是十五世紀的德國谷登堡的活字印刷術。建造這座博物館,我就是要告訴全世界,這件事中國寧夏早在十二世紀就已經做到了!」
 
 

 

最新消息

請填寫您的 E-Mail :